• 热门资讯 >
电商巨头为何纷纷布局无人便利店 终极目标是什么
2017-07

一夜之间,无人零售店的消息漫天而来,仿佛立马就要革了便利店的命。不过认真分析一下无人零售的模式,会发现它能够解决的问题是非常有限的,而且它自身存在的问题又非常多。

其实无人零售不是什么新东西,早在一年前,亚马逊就在科技前沿的美国发布了Amazon Go。

amazon go.png

AmazonGo成本高昂,使用了各种传感器、摄像头,应用范围也极其有限。

与AmazonGo相比,目前国内的无人零售店更像是大号的自动售货机。

一般社区周边的便利店,主要商品的毛利如下:

便利店的平均毛利在25-35%之间 现制快餐盒饭类毛利40-45% 现制关东煮类毛利50%以上 现制包子类30-35% 三明治类25-30% 乳饮料类20-25%

粗看这个毛利率还是可以的,但是仔细看一下,发现很多便利店高毛利的商品其实是现场制作的,而无人零售店根本无法实现----你总不能让客户自己进去煮关东煮吧?

缤果盒子.png

除此之外,生鲜类商品也是无人零售店无法实现的。

可见,无人零售想要颠覆传统便利店,是不太现实的,充其量是现有的便利店行业的补充。但是为什么资本这么热衷呢?

这件事要从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说起,在几年前二者交战正酣的时候,很多看热闹的人以为这是一个新行业,要产生一个巨鳄了。结果最终的结果是,双方握手言和,然后网约车被招安,出租车行业继续死水微澜。腾讯和阿里烧的钱就这么灰飞烟灭了?

非也。看一下第三方支付行业在2015-2016年飞一样的发展速度(数字来自度娘)。

移动支付.png

而在这些数字背后,有一个茁壮成长的支付方式开始牢牢坐稳老二的位置:财付通(微信支付)

数据.png

也就是说,表面上是网约车在玩命烧钱打架,其实背后是腾讯和阿里的支付体系在打架,腾讯想要在支付市场立足并成为龙头,而支付宝死命的要保住份额压制微信支付的发展。这才是网约车争斗的本质。

在春晚摇了两年红包后,二者把战场厮杀到了马路上。

经常打车的人,往往消费水平不错,属于高频支付用户,对这部分用户培养支付习惯,花多少成本都不为过。这才是网约车补贴的本质与核心。

类似的,摩拜单车和小黄车的斗争,也是为了支付。不过在这场战争中,我看好摩拜,因为它除了支付,还涉足了另外一个领域:物联网。

物联网1.png

通过摩拜单车发布的热力地图来看,摩拜扔在马路边的,是一个又一个的传感器,默默记录着这个城市的出行方式,当它和支付结合起来,其后续非常具有想象力。而OFO扔在马路上的,就是一堆一堆的废铁。

如果说网约车培养了高频交易客户的支付习惯,那么共享单车则继续渠道下沉,让消费相对较低的用户也养成了移动支付的习惯,也正是这样的习惯培养,让广大用户已经完全习惯了移动支付,无现金出门成为现实。满大街的煎饼果子、肉夹馍摊纷纷挂上了二维码。

作为线下支付的老大,银联突然意识到了问题,于是烧了很多钱,开始推广自己的客户端,甚至在各大商超、便利店打出了62折的吐血优惠,结果是无人问津。。。心疼一秒钟。

银联.png

基于此,我认为无人零售店的目标并不是要颠覆零售行业--当然会对零售行业产生巨大的冲击--目标依旧是支付。无人零售店根本就无意去解决生鲜、自制类等商品的不方便问题,而是要通过全新的商业模式和巨额补贴,以标准化商品为主,来继续培育支付习惯,把现金支付杀得片甲不留。而传统零售在这样的冲击下,必须要及时转型,把定位放在毛利率更高的生鲜、自制商品。

可以简单的归纳,网约车培育的支付用户是30-40岁左右的较高收入的群体,共享单车是20-30岁的较低收入的群体,而无人零售店,一方面囊括这两个群体,另一个方面,向更为顽固的群体发起了攻势——50岁以上的老年人。


(来源:知乎 作者:路过银河)